使用xchat时发现了一个小问题,它缺省的字体是monospace,在我的ubuntu
7.04上会造成某些较长的语句显示时部分字符被遮住了,我想这个应该不是xchat的问题(毕竟人家也2.8版本了),很可能是我的字体配置的问题,但我已经懒得调整我的字体了,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在xchat里面换一个字体,我换成一个非等宽字体,问题就解决了。
2007/05/30
2007/05/29
小看了Feedburner
很早就知道这个网站,以为是个简单的提供feed的网站,一直没有仔细研究过。最近刚得知被google收购,有些好奇,它到底提供了什么服务能被google看中?
简单的说,它提供了feed的代理,它提供了一个任选的url来代理你的feed,但就是这个代理被它做出花样来了
》它可以改你的feed的属性(当然这个比较简单,用处也不大)
》它跟踪的你的feed的订阅信息,提供给你参考(这个比较有用)
》它可以在你的feed里面加入链接(比较有用,有很多feed内容是自己不能控制的,通过feedburner就可以控制了)
》它可以提供feed的一些自动化处理,比如加入搜索引擎等(应该也有点用吧)
。。。。。
还有很多功能,我看不太明白,不过感觉就是它把简单的feed玩的花样百出。
2007/05/28
wordpress与空间商
本准备在虎翼网上安装wordpress,再次让我伤心,
× 虎翼的php不提供查版本等函数,导致wordpress程序出错,还好我改了程序可以
跳过这段检测。
× 虎翼的mysql是3.x的版本,wordpress要求4.0以上,这就没有办法了,只好作
罢。
× 虎翼的php不提供查版本等函数,导致wordpress程序出错,还好我改了程序可以
跳过这段检测。
× 虎翼的mysql是3.x的版本,wordpress要求4.0以上,这就没有办法了,只好作
罢。
再次控诉一下虎翼网,简直不知道怎么说它了,那么差的服务,那么低的带宽限
制,还随便在网页里面插入垃圾控件,无语。。。
2007/05/26
filezilla的Linux版本
filezilla是我在windows下常用的ftp客户端工具,原来只支持windows,现在3.0版本已经通过gtk支持Linux了(不是Picasa那种依赖wine的"Linux版本"),在Ubuntu下直接可以apt-get到这个版本。
用了一下,感觉比较亲切,有些细节还没有windows下做的好,不过好在现在还只是一个beta版本,不错了。。。
用了一下,感觉比较亲切,有些细节还没有windows下做的好,不过好在现在还只是一个beta版本,不错了。。。
2007/05/25
ubuntu的/bin/sh
刚发现ubuntu 7.04下的/bin/sh居然不是/bin/bash的链接,而是dash。。。
上网搜了一下,原来这是一个设计更改,从ubuntu 6.10开始改的,原因是bash太大了,作为交互式shell不错,但用来执行脚本效率比较低,于是用dash这个轻量级的shell代替了,但问题在于这两个shell不完全兼容,之所以发现这个问题,就是因为我在执行一个脚本时提示错误,我顺藤摸瓜发现的。
解决倒是很简单, 在/bin下执行: sudo ln -s bash sh
但个人觉得这种更改比较草率。
上网搜了一下,原来这是一个设计更改,从ubuntu 6.10开始改的,原因是bash太大了,作为交互式shell不错,但用来执行脚本效率比较低,于是用dash这个轻量级的shell代替了,但问题在于这两个shell不完全兼容,之所以发现这个问题,就是因为我在执行一个脚本时提示错误,我顺藤摸瓜发现的。
解决倒是很简单, 在/bin下执行: sudo ln -s bash sh
但个人觉得这种更改比较草率。
2007/05/24
gmail to blogger 之巧合
昨天用gmail发一个很长的blog到blogger,结果很不幸,被截掉了后面一段,似乎是太长导致的,因为从gmail的发件箱看一切都正常,怀疑是blogger的问题。
本来准备给blogger发封邮件问一问,上了blogger的帮助中心,顺便看了一下mail-to-blogger的帮助,居然发现,blogger为了支持从某些"不良"Email服务供应商发送带广告邮件到blogger,提供了一个关键字#end,表示帖子结束,这样blogger就可以有效屏蔽后面的广告了,凑巧的是昨天我发的帖子里写了一段C代码,正好有个#endif,于是后面的内容全部被喀嚓。。。
blogger还是比较贴心的 :)
本来准备给blogger发封邮件问一问,上了blogger的帮助中心,顺便看了一下mail-to-blogger的帮助,居然发现,blogger为了支持从某些"不良"Email服务供应商发送带广告邮件到blogger,提供了一个关键字#end,表示帖子结束,这样blogger就可以有效屏蔽后面的广告了,凑巧的是昨天我发的帖子里写了一段C代码,正好有个#endif,于是后面的内容全部被喀嚓。。。
blogger还是比较贴心的 :)
2007/05/23
minicom
因为经常用到串口,所以要在Ubuntu下发掘串口终端程序,之前用过gtkterm,印像不错。今天发现minicom,原以为是个简洁好用的终端程序,却发现被它的名字给忽悠了,这个minicom功能多多,设置也多,不过多个选择总归是好事。
自然是先要sudo apt-get install minicom
运行之,这是字符界面的程序,一上来minicom就把我的串口检测到 /dev/tty8了(不知它怎么检测到这个了),重新运行minicom -s,进入设置菜单,赫赫,真是丰富的选项。还好,只需要改串口为/dev/ttyS0,设置正确波特率,就ok了,在连接过程中Ctrl-A激活菜单,再按q可以退出(似乎有点麻烦的说)。
这个程序一定是年代久远,缺省情况下会自动发出modem初始化序列,所以使用minicom -o来运行比较好,可以跳过这个modem初始化。
自然是先要sudo apt-get install minicom
运行之,这是字符界面的程序,一上来minicom就把我的串口检测到 /dev/tty8了(不知它怎么检测到这个了),重新运行minicom -s,进入设置菜单,赫赫,真是丰富的选项。还好,只需要改串口为/dev/ttyS0,设置正确波特率,就ok了,在连接过程中Ctrl-A激活菜单,再按q可以退出(似乎有点麻烦的说)。
这个程序一定是年代久远,缺省情况下会自动发出modem初始化序列,所以使用minicom -o来运行比较好,可以跳过这个modem初始化。
2007/05/22
Ubuntu vs 。。。
DistroWatch上的Page Hit Ranking是衡量一个Linux发行版的重要参考指标,我挑出排名前三的发行版,Ubuntu/openSUSE/Fedora,然后再Google Trends里面对决一下,看看下面这张图吧。。。
蓝色:Ubuntu 红色: SUSE 橙色:Fedora
似乎Ubuntu在2006年已经确立了在桌面Linux领域的绝对优势。
蓝色:Ubuntu 红色: SUSE 橙色:Fedora
似乎Ubuntu在2006年已经确立了在桌面Linux领域的绝对优势。
2007/05/20
ubuntu下切换用户
Linux是真正的多用户系统,我们可以做很多Windows下不能做的事情,比如:
在已经以某个用户登录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在一个term下临时切换到另一个用户,切换后执行环境就变成新用户了,这时可以做几乎任何事情,就如同以另一个用户登录效果一样。如果在X里面,需要先执行一个xhost命令,来授权新的用户使用X,我通常会这么做:
xhost +
su another_user
do_something
这样比使用logout/login,或者switch user要方便一些。
在已经以某个用户登录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在一个term下临时切换到另一个用户,切换后执行环境就变成新用户了,这时可以做几乎任何事情,就如同以另一个用户登录效果一样。如果在X里面,需要先执行一个xhost命令,来授权新的用户使用X,我通常会这么做:
xhost +
su another_user
do_something
这样比使用logout/login,或者switch user要方便一些。
2007/05/18
IRC
IRC是个古老的基于文本的chat协议,应该实在1988年就有这个东东了,在Web流行的今天,IRC似乎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了,在中文世界想找到一个IRC服务器都很困难。
但实际上IRC提供的功能是非常有用的,除了IRC之外没有什么Web或者软件可以实现多人的即时chat(我不喜欢用聊天,因为IRC远远超出聊天的范畴),在很多场合依然不可替代,比如GNOME的IRC服务器irc.gnome.org提供有关GNOME的各种support, 平常都有几千人在线,在这里找一个合适的channel,提出你的问题,通常可以比较快的得到解答,而且这些帮助通常是peer-to-peer的,也就是说GNOME官方并不是唯一的supporter,用户在这里提出问题之后,就会等待回答,他可能会看到别人提出的问题自己知道答案,所以在等待的同时也会帮助别的用户,就像一个活跃的社区,而最妙的是所有这一切都是可以即时完成的,我曾经多次受益于此。
Ubuntu除了也使用IRC做support外,还使用IRC做一些培训,比如Ubuntu的官方会在网页上给出一个时间表,列出什么时间会在哪个IRC服务器做什么什么的介绍(通常可能是新版本的介绍),然后大家就会准时去参加,"看完"介绍之后,还可以双向交流,不错吧,可惜由于时差等原因,我还没有参加过Ubuntu的这种性质的IRC,希望有机会可以参加一次。
但实际上IRC提供的功能是非常有用的,除了IRC之外没有什么Web或者软件可以实现多人的即时chat(我不喜欢用聊天,因为IRC远远超出聊天的范畴),在很多场合依然不可替代,比如GNOME的IRC服务器irc.gnome.org提供有关GNOME的各种support, 平常都有几千人在线,在这里找一个合适的channel,提出你的问题,通常可以比较快的得到解答,而且这些帮助通常是peer-to-peer的,也就是说GNOME官方并不是唯一的supporter,用户在这里提出问题之后,就会等待回答,他可能会看到别人提出的问题自己知道答案,所以在等待的同时也会帮助别的用户,就像一个活跃的社区,而最妙的是所有这一切都是可以即时完成的,我曾经多次受益于此。
Ubuntu除了也使用IRC做support外,还使用IRC做一些培训,比如Ubuntu的官方会在网页上给出一个时间表,列出什么时间会在哪个IRC服务器做什么什么的介绍(通常可能是新版本的介绍),然后大家就会准时去参加,"看完"介绍之后,还可以双向交流,不错吧,可惜由于时差等原因,我还没有参加过Ubuntu的这种性质的IRC,希望有机会可以参加一次。
2007/05/16
NetworkManager
Feisty带来了傻瓜式网络配置工具NetworkManager,可是这个东东和传统的ifconfig是有冲突的,导致我原来用来设置网络的ifconfig脚本有时不能用了, 所以我不喜欢它, 将它删除了
sudo apt-get remove network-manager --purege
--purge的意思是包括配置文件也删除,这样就回到ifconfig的世界了。
我有时在怀疑,Ubuntu是否要向windows一样做的傻瓜化,Linux有它自己的特点,没有必要照搬Windows,这一点我很担心Ubuntu,毕竟Ubuntu的用户群越来越大,而大多数用户都是从Windows转化来的,已经被Windows深深影响了。
sudo apt-get remove network-manager --purege
--purge的意思是包括配置文件也删除,这样就回到ifconfig的世界了。
我有时在怀疑,Ubuntu是否要向windows一样做的傻瓜化,Linux有它自己的特点,没有必要照搬Windows,这一点我很担心Ubuntu,毕竟Ubuntu的用户群越来越大,而大多数用户都是从Windows转化来的,已经被Windows深深影响了。
2007/05/14
mplayer加载字幕
mplayer当然支持字幕,问题是中文稍有麻烦,又是中文。。。 唉
主要的问题是字体以及字幕文件的编码,可以通过命令行设定,也可以修改~/.mplayer/config文件,修改config文件要方便一些,下面是例子:
font = /usr/share/fonts/zh_CN/msyh.ttf
subcp = cp936
subfont-text-scale=4
font是中文字体文件,我用的是雅黑,subcp是编码,cp936就是GB码,因为网上下载的字幕文件大都是GB码的,最后一行指定字体大小。这些设置只对文本格式的字幕起作用,比如srt,图像格式的字幕比如sub应该不需要这些设置也没有问题。
如果临时下载了BIG码的字幕,可以通过命令行参数来覆盖config中的设置,这样就不用编辑config文件了,比如
mplayer -subcp cp950 somefile.avi
在播放时,如果字幕和声音不同步,可以通过z和x来调整字幕时延。
主要的问题是字体以及字幕文件的编码,可以通过命令行设定,也可以修改~/.mplayer/config文件,修改config文件要方便一些,下面是例子:
font = /usr/share/fonts/zh_CN/msyh.ttf
subcp = cp936
subfont-text-scale=4
font是中文字体文件,我用的是雅黑,subcp是编码,cp936就是GB码,因为网上下载的字幕文件大都是GB码的,最后一行指定字体大小。这些设置只对文本格式的字幕起作用,比如srt,图像格式的字幕比如sub应该不需要这些设置也没有问题。
如果临时下载了BIG码的字幕,可以通过命令行参数来覆盖config中的设置,这样就不用编辑config文件了,比如
mplayer -subcp cp950 somefile.avi
在播放时,如果字幕和声音不同步,可以通过z和x来调整字幕时延。
2007/05/07
fcitx
我刚开始看到fcitx的时候,觉得那个输入条真是难看。不过难看虽难看,用起来还是不错的,最近看到了一个好心人给了一个fcitx的配置文件,重新配置之后,fcitx焕然一新,养眼多了,不敢独享,。。。(我的版本是3.4.3)
更改 .fcitx下的config文件的界面部分,改为以下内容:
[界面]
候选词个数=5
主窗口是否使用3D界面=0
输入条使用3D界面=0
主窗口隐藏模式=1
显示虚拟键盘=0
是否自动隐藏输入条=1
输入条是否居中=1
首次显示输入条=0
#输入条固定宽度(仅适用于码表输入法),0表示不固定宽度
输入条固定宽度=0
序号后加点=1
光标色=102 159 66
主窗口背景色=255 255 255
主窗口线条色=203 202 186
主窗口输入法名称色=153 153 153 102 159 66 56 134 230
输入窗背景色=255 255 255
输入窗提示色=2 89 196
输入窗用户输入色=255 0 132
输入窗序号色=0 66 200
输入窗第一个候选字色=0 99 200
#该颜色值只用于拼音中的用户自造词
输入窗用户词组色=0 99 200
输入窗提示编码色=255 0 132
#五笔、拼音的单字/系统词组均使用该颜色
输入窗其它文本色=56 134 230
输入窗线条色=203 202 186
输入窗箭头色=193 227 151
虚拟键盘窗背景色=220 220 220
虚拟键盘窗字母色=80 0 0
虚拟键盘窗符号色=0 0 0
这个文件是GB编码的,所以用编辑器打开的时候可能要设置一下编码才能正确打开它。
更改 .fcitx下的config文件的界面部分,改为以下内容:
[界面]
候选词个数=5
主窗口是否使用3D界面=0
输入条使用3D界面=0
主窗口隐藏模式=1
显示虚拟键盘=0
是否自动隐藏输入条=1
输入条是否居中=1
首次显示输入条=0
#输入条固定宽度(仅适用于码表输入法),0表示不固定宽度
输入条固定宽度=0
序号后加点=1
光标色=102 159 66
主窗口背景色=255 255 255
主窗口线条色=203 202 186
主窗口输入法名称色=153 153 153 102 159 66 56 134 230
输入窗背景色=255 255 255
输入窗提示色=2 89 196
输入窗用户输入色=255 0 132
输入窗序号色=0 66 200
输入窗第一个候选字色=0 99 200
#该颜色值只用于拼音中的用户自造词
输入窗用户词组色=0 99 200
输入窗提示编码色=255 0 132
#五笔、拼音的单字/系统词组均使用该颜色
输入窗其它文本色=56 134 230
输入窗线条色=203 202 186
输入窗箭头色=193 227 151
虚拟键盘窗背景色=220 220 220
虚拟键盘窗字母色=80 0 0
虚拟键盘窗符号色=0 0 0
这个文件是GB编码的,所以用编辑器打开的时候可能要设置一下编码才能正确打开它。
2007/05/06
cp 命令的陷进
Linux下cp命令看起来很简单: cp source dest,man里面也是这么说的。
可是这里的dest不能忽略,如果忽略的话,后果可能很严重
比如想把某个目录下的 *.txt 拷贝的当前目录,如果用
cp other_dir/*.txt
的话,而恰好other_dir下又不止一个txt文件,比如有a.txt和b.txt,那么上面的命令将被shell展开为:
cp other_dir/a.txt other_dir/b.txt
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,b.txt将会被a.txt覆盖!
我有两次犯下这个错误,教训惨痛。。。
可是这里的dest不能忽略,如果忽略的话,后果可能很严重
比如想把某个目录下的 *.txt 拷贝的当前目录,如果用
cp other_dir/*.txt
的话,而恰好other_dir下又不止一个txt文件,比如有a.txt和b.txt,那么上面的命令将被shell展开为:
cp other_dir/a.txt other_dir/b.txt
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,b.txt将会被a.txt覆盖!
我有两次犯下这个错误,教训惨痛。。。
2007/05/05
雅黑
不能免俗,借着安装feisty,把这个雅黑也试了一下,微软的这个雅黑确实不错...
* 字体比较清秀
* 标点符号太赞了,比以前宋体里面丑陋的标点好太多了(尤其是那么个小括号)。
* 粗体(bold)以后也很漂亮,似乎特地为bold又做了一份字体
* 无论放大还是缩小,都比较满意,不像以前的宋体,只在一定大小范围内不错。
过程记录一下:
先安装字体,可以在命令行下面,或者GUI下面也可以
* 如果在命令行下,拷贝字体到 /usr/share/fonts下面,在这下面新建目录也可以,执行这些:
sudo mkfontscale
sudo mkfontdir
sudo fc-cache
sudo chmod 755 *
* 如果在海螺(Nautilus)里面安装的话,就简单了,按Ctrl+L,输入fonts:/,
就会跳转到系统fonts,然后将雅黑copy进来就完成安装了
然后就是设置了,有两个地方,先要设置 雅黑 替代其他中文,这可以更改
/etc/fonts/conf.avail下 的40-generic.conf和60-latin.conf,将所有的匹配列表
的第二顺序都加上 <family>Microsoft YaHei</family>,取其中一项大概是这个效果:
<alias>
<family>Bitstream Vera Serif</family>
<family>Microsoft YaHei</family>
<family>DejaVu Serif</family>
<family>Times New Roman</family>
<family>Times</family>
<family>Nimbus Roman No9 L</family>
<family>Luxi Serif</family>
<family>Kochi Mincho</family>
<family>AR PL SungtiL GB</family>
<family>AR PL Mingti2L Big5</family>
<family>MS 明朝</family>
<family>Baekmuk Batang</family>
<family>FreeSerif</family>
<family>MgOpen Canonica</family>
<default><family>serif</family></default>
</alias>
重启X之后(Ctrl-Alt-Backspace),就可以直接设置系统字体选项了,
设置英文字体就好了(比如Sans,Serif等),反正中文都转到雅黑了。
但在Detail里面也仔细设置字体的渲染选项,这对字体影响很大,我选择
了Subpixel和Slight。
总得来说还是太复杂了,什么时候ubuntu再也不要字体美化就好了。。。
* 字体比较清秀
* 标点符号太赞了,比以前宋体里面丑陋的标点好太多了(尤其是那么个小括号)。
* 粗体(bold)以后也很漂亮,似乎特地为bold又做了一份字体
* 无论放大还是缩小,都比较满意,不像以前的宋体,只在一定大小范围内不错。
过程记录一下:
先安装字体,可以在命令行下面,或者GUI下面也可以
* 如果在命令行下,拷贝字体到 /usr/share/fonts下面,在这下面新建目录也可以,执行这些:
sudo mkfontscale
sudo mkfontdir
sudo fc-cache
sudo chmod 755 *
* 如果在海螺(Nautilus)里面安装的话,就简单了,按Ctrl+L,输入fonts:/,
就会跳转到系统fonts,然后将雅黑copy进来就完成安装了
然后就是设置了,有两个地方,先要设置 雅黑 替代其他中文,这可以更改
/etc/fonts/conf.avail下 的40-generic.conf和60-latin.conf,将所有的匹配列表
的第二顺序都加上 <family>Microsoft YaHei</family>,取其中一项大概是这个效果:
<alias>
<family>Bitstream Vera Serif</family>
<family>Microsoft YaHei</family>
<family>DejaVu Serif</family>
<family>Times New Roman</family>
<family>Times</family>
<family>Nimbus Roman No9 L</family>
<family>Luxi Serif</family>
<family>Kochi Mincho</family>
<family>AR PL SungtiL GB</family>
<family>AR PL Mingti2L Big5</family>
<family>MS 明朝</family>
<family>Baekmuk Batang</family>
<family>FreeSerif</family>
<family>MgOpen Canonica</family>
<default><family>serif</family></default>
</alias>
重启X之后(Ctrl-Alt-Backspace),就可以直接设置系统字体选项了,
设置英文字体就好了(比如Sans,Serif等),反正中文都转到雅黑了。
但在Detail里面也仔细设置字体的渲染选项,这对字体影响很大,我选择
了Subpixel和Slight。
总得来说还是太复杂了,什么时候ubuntu再也不要字体美化就好了。。。
2007/05/04
ubuntu 7.04
五一长假,有时间安装这个新版本,
* 安装时候可以选择将原来的用户设置导入,这个很不错啊。
* 安装时的分区软件不再用GParted了,改用了Python实现,不过明显还没有GParted好用。
* 这次终于有了不错的中文字体(这个应该不算是7.04的新特性,但我是这次安装才发现的),以前积攒的关于字体美化的长篇小抄似乎都没有用了,但还是不如Windows的字体。
* 自带的几款游戏的新版本不错,我喜欢那个彩色版本的Tetravex,还有新的glChess(虽然国际象棋我不太会下,总是输)
* Desktop Effect 酷呆了 (虽然我可能不会使能这个华而不实的东东,但忍不住还要赞一下)
* 界面的操作比上个版本快了,肯定是优化了。
* 新的集成Control界面不错,不过缺省居然不显示,藏在菜单里面,搞不懂。
* GNOME升级后,原来在PANEL上移动快捷方式就出错(快捷方式被误改)的bug修正了
* 开发方面,glade-3终于丢掉了GIMP风格界面,好用多了。
不爽的地方:
* 启动速度比6.10好像慢了一点,内存占用也多了。
* 新版本的liferea简直就是sh*t,频繁崩溃,好多功能还倒退,极度不爽!
* 移动硬盘不能在海螺里面umount了,记得上个版本还是可以的,明显bug。
总的来说,还是不错,liferea调回老版本1.0.xx,移动硬盘就在命令行下umount吧。
* 安装时候可以选择将原来的用户设置导入,这个很不错啊。
* 安装时的分区软件不再用GParted了,改用了Python实现,不过明显还没有GParted好用。
* 这次终于有了不错的中文字体(这个应该不算是7.04的新特性,但我是这次安装才发现的),以前积攒的关于字体美化的长篇小抄似乎都没有用了,但还是不如Windows的字体。
* 自带的几款游戏的新版本不错,我喜欢那个彩色版本的Tetravex,还有新的glChess(虽然国际象棋我不太会下,总是输)
* Desktop Effect 酷呆了 (虽然我可能不会使能这个华而不实的东东,但忍不住还要赞一下)
* 界面的操作比上个版本快了,肯定是优化了。
* 新的集成Control界面不错,不过缺省居然不显示,藏在菜单里面,搞不懂。
* GNOME升级后,原来在PANEL上移动快捷方式就出错(快捷方式被误改)的bug修正了
* 开发方面,glade-3终于丢掉了GIMP风格界面,好用多了。
不爽的地方:
* 启动速度比6.10好像慢了一点,内存占用也多了。
* 新版本的liferea简直就是sh*t,频繁崩溃,好多功能还倒退,极度不爽!
* 移动硬盘不能在海螺里面umount了,记得上个版本还是可以的,明显bug。
总的来说,还是不错,liferea调回老版本1.0.xx,移动硬盘就在命令行下umount吧。
2007/05/03
备份/恢复Firefox配置
firefox已经越来越多的配置了,大体上重装firefox需要下面这些重要的东西
* firefox的配置,比如TAB/Proxy什么的
* 插件以及插件的配置,比如Foxproxy就有一堆配置
* cookie,这个丢了以后,很多网站需要重新登录了
在重装7.04之前,我找了一个Firefox插件FEBE可以备份所有这些东西(统称叫做profile),
重装后准备导入,但是firefox的profile管理做的比较安全,不允许更改当前profile,所以要用
firefox -profilemanager
启动firefox的profile manager,创建一个新的profile,在新的profile下面恢复原来的profile,
这样就一切恢复倒原来的样子了。
* firefox的配置,比如TAB/Proxy什么的
* 插件以及插件的配置,比如Foxproxy就有一堆配置
* cookie,这个丢了以后,很多网站需要重新登录了
在重装7.04之前,我找了一个Firefox插件FEBE可以备份所有这些东西(统称叫做profile),
重装后准备导入,但是firefox的profile管理做的比较安全,不允许更改当前profile,所以要用
firefox -profilemanager
启动firefox的profile manager,创建一个新的profile,在新的profile下面恢复原来的profile,
这样就一切恢复倒原来的样子了。
订阅:
博文 (Atom)